醫林誌異——第17節(小説連載)

【新唐人2012年3月22日訊】醫林誌異——第17節

從此,我再也沒有見過靜海和尚,好似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他這個人。但是我知道,醫林中的江湖,如他這般的刀療僧還會繼續。他還會找到刀療術的傳人,能犧牲自我的傳人。民間這些隱藏的醫者,在以他們自己的獨特方式來救贖這個世界。

第七難 醫道

在黃河岸邊的一座小鎮上,我拜會了一個叫劉志安的人,這是臨別師父之時,他老人家特別吩咐我的一件事,說是一定要拜訪此人。

見到他時,他正在家中診治病人,約有十幾位病人等待院落中。此人是位全能醫者,內、外、婦、兒,無不精通。且診病速度很快,診脈開方,平均五六分鐘一位。他的脈法果是令人叫絕。每診一位病人,並不先說話,手一搭脈,便知病家所苦,症狀所在,一一說出,尤令病人驚訝和信服。信者為醫,沒有這一手奪人氣勢的本事。就別幹中醫這一行。

待病人散盡,我這才上前自我介紹。聽了我報出師父的名號,劉志安倒是高興地接待了我。他以前也是一位行走江湖的游醫。

劉志安先是招待了我一頓豐盛的晚餐,當是知我來意,便自說起了他的傳奇。

劉志安十八歲時還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兒子,還不知醫為何物。那一年,父親患病,花光了家底沒有醫好,反倒加重了些。責問醫生,反遭譏諷,說是信不著醫院,回家自己治。劉志安一氣之下,自學起了中醫,才知這醫林中另有世界。後來慢慢給父親試著用藥,竟然給治好了。

劉志安是個好學的人,知道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的意義。數年之後,離家遠遊,拜師訪賢。輾轉七八年,雖有所得,卻未能如意。而後歸家獨修自悟,卻令他從諸般經典中獲取了醫道奧秘,且別有感悟,醫道大成。成為了我醫林中自學成才的典範。中醫一道,家傳師承固然重要,但也要是那種有心之人才可,否則也是枉費了一番機緣。

「學好中醫,一定要先熟悉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,沒有中國古代的哲學思維,你悟不進去,也不明白醫道的意義。」劉志安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道。

劉志安後來成了家,有了一個兒子,自然想令子承父業。可是他的兒子小學畢業後劉志安便不讓兒子上學了。上學的目的是考取個醫學院校。

「中醫大學的教材我看過,那些東西根本教不出好的中醫來。」劉志安搖頭道:「一個中醫,本業都學不明白,學什麼英語啊!還有那些西醫課程,比中醫的都多,能亂了孩子的腦子。那些人,學得越多,越不相信中醫。」

劉志安很有魄力,令兒子在家隨他學中醫。以傳統的方法來教他。

「若是三年之內,他不往這裡悟,也不能勉強,說明他不是這塊料,另改它行就是。好在孩子和我當年一樣,喜歡中國的文化,自然對醫道也有深層的感悟。」劉志安欣慰地笑道。

「中醫治病,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思維!」劉志安反覆強調。

「還有中藥啊!」劉志安搖了搖頭道:「中藥是講究四氣五味的,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,以草木之性,糾人體之偏。而現在的藥物研究是在做什麼,在試驗室裡研究它的分子結構,這是偏離了主要方向的。醫者意也!中醫在醫理和用藥上,那是和西醫根本不同的。當年我在廣西,遇到一個剛從北方來的人,因水土不服,病倒不起。後來當地的一老人,背著他在他的鞋底取了點泥土,沖水與他喝了。第二天便基本上沒什麼事了。平淡之極,乃為神奇,中醫藥每每在平凡中見神效。這是那些西醫教授專家們一輩子也搞不明白的事。幾年前我還遇到一件奇特的事。一個患了嚴重消渴症的病人,也就是糖尿病。跑遍了全國大醫院,都沒有什麼好法子。你猜最後怎麼著,一個農村老太太,給他出了個偏方,吃了一車的大白菜,竟然神奇的好了。」

「萬物為藥!」我想起了《難經》中的話,鞋底土,大白菜,這正是三才方藥之法。當然,要因時、因地、因人而宜,辨證施治才可。

「明陰陽之達變,解五行之妙用,醫之道也易爾!」劉志安最後說道。

「對了,小陳,剛見你時,就感覺你的氣色和常人不一樣,精神煥發得很,可是食了什麼奇藥?」劉志安隨後詫異道。

我笑道:「那請劉先生為我把一下脈罷。」

待劉志安撫脈之後,驚訝道:「你的脈象清透暢達。脈絡無滯感,這可是古代人比喻的真人之脈啊!怎麼會這樣?」

我聽了,暗喜之餘,說道:「前些日子遇一高人,為我施了一遍正骨術。」於是將遇到刀療僧靜海和尚的經過說了一遍。

「奇人啊!」劉志安一驚而起道:「以前偶聞刀療僧之事,以為傳說,原來在我醫林中是真實存在著的。那刀療僧的正骨術,當是一還原人的真身之術。你這輩子可保百病不患啊!」

我說道:「並且現在感覺各方面都有異常變化。尤其是脈法學習上,以前多為『心中易了,指下難明』,現在則有透徹之感。」

「那是你全身經脈在逐一通暢之故。那和尚將你的身體再造了一番。」劉志安說道。

—— 轉自《180區小説網》

相關文章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