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拼假攻略」躥紅網絡中國式休假幾多尷尬?

【新唐人2013年9月17日訊】(新唐人記者柳青綜合報導)中秋假期臨近,五花八門的“拼假”指南躥紅網絡。不僅使得一些假期原有的文化內涵受到衝擊,也體現了人們對於休假更加人性化的渴望。然而,“拼假”讓假期數量與質量之間存在不少尷尬與無奈。

據大陸媒體報導,“上3天休6天、上6天休1天、上2天休7天……16日起工作進入混亂狀態!”“請3天假休息8天”、“請2天假休息10天人們熱衷“拼假”,是為了錯峰出遊,有一個高質量的假期。然而,硬性的假期設置,讓假期數量與質量之間存在不少尷尬與無奈,合理化的休假安排距離百姓有多遠?

“拼假”的背後是無奈

“請11天假可連休24天!多個版本的“拼假”攻略在網上瘋傳,東“拼”西“湊”的假期換來連續多日工作。清華大學教授、假日制度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說,這反映出我國公共假期少,人們渴望長假帶來更多休息,也折射出目前的假期安排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。

業內人士指出,2013年節日及紀念日放假總數29天,但實際上法定節假日只有11天,另外18天都是從周末“挪”過來的。這樣一來,11天的法定節假日, 不但沒有多休,反而比去年還少了5個正常的雙休日。 “連續三四天拼接起來,表面上看假期的時間長了,實際上假期時間並未增加。

海南省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代紅說,小長假其實是“挪假”而已,用連續多日的“加班”換取假期休息。

另外,人們熱衷於各種“拼假”是為了錯峰出行,不用趕在旺季旅遊出行,成本低廉些。海口市民賴文臻說,拼湊出來的假期,不僅沒有讓人更好地放鬆休閒,反而感到太累、太折騰。但是不拼假,假期太短,出遊又不方便。

休息福利成額外負擔

國家將中秋、端午、清明設定為法定節假日,旨在增強節假日的傳統文化的影響力。然而,在重視節假日的同時,相關部門將周末雙休日與節假日“挪”在一起,“湊”出小長假,這種把周末遷移的做法該不該?

多位市民表示,雙休日的“福利”演變成連續工作的額外“負擔”,一點放鬆感都沒有了。

一些律師表示,2013年節假日安排中部分放假調休安排導致勞動者一周連續7天上班,與我國勞動法規定“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”相衝突。

另據調查,《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》施行以來,調查顯示,只有不足三成“上班族”可享受帶薪休假的待遇,超過四成人對自己休假狀況感到不滿或無奈。

相關文章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