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連寧:人民幣為什麼剛「入籃」就暴貶?

因為10年來人民幣的幣值是個剪刀差:內貶外升,表裡不一。如今面子不保,里子外露,剪刀也該合攏啦!為什麼?因為貨幣也是貨——不是硬通貨,就是軟通貨——人民幣一旦離岸登上競技場,跟美元、英鎊、歐元、日元同台比拼,自身到底是硬還是軟,能不慘遭暴扁(貶),立馬顯形嗎?

「不怕不識貨,就怕貨比貨」——人民幣被貶(扁)成了稀軟柿子的這兩個月你歷歷在目:其過程既不是外敵「埋伏狙擊」,也不是央行「成功設局」,更不是被「美帝」「日寇」專揀軟柿子捏的,而是被挑肥揀瘦的國際遊資當成燙手山芋減持拋售的!

為什麼本國儲戶也競相拋出本幣爭購美元?還不是因為人民幣與美元比值的高下立見,購買力根本就不在一個等級上——先不說國內房價暴漲原本就是惡性通脹,咱只說日常消費吧:同樣是月薪3、5千元,加一箱汽油,美國30元,中國300元;上高速公路,美國全免費,中國全收費;手機1個月隨便打,美國50元,中國800元;一頓自助餐,美國8元,中國80元;看場電影,美國8元,中國40元;買台中級轎車,美國1萬6,中國16萬;汽車上保險,美國300元,中國1000元;100平的大院別墅,美國20萬;100平的蜂巢式公寓,中國120萬……。

其實,你也知道人民幣甫登台為什麼狂貶:歐美日步入了復甦,中國步入了衰退,最大的剪刀差正是經濟大走勢——你知道國內自我慰籍的「新常態」,其實是漲工資與降物價同樣沒戲的大滯漲:什麼都漲了,就是工資不漲;什麼都降了,就是物價不降——剪刀差總也合不攏。

所以說,大伙兒早該醍醐灌頂,打個激靈猛醒啦:沒錯,房子是本國的積壓庫存,建築業是本國的過剩產能,但房子不過是票子濫生的孩子罷了——有其子必有其母——票子才是惡性通脹之母:票子既是本國最積壓的庫存(高儲蓄),也是本國最過剩的產能(高投資)!

人民幣雖然早已被濫印、被充氣、被注水了,但之所以能夠保持剪刀差,保持10年內貶外升地裝睡叫不醒,是因為屋裡拉著厚厚的窗帘:「家裡橫」的通脹對內發威,得到了層層保護。如今一出門就露了怯,卸了妝,幣值外泄地把通脹撒播往國際市場,奇怪嗎?不奇怪。

其實,同胞們只要邁出國門,一眼就能看出西方人越富越慳吝,中國人越窮越得瑟的剪刀差,更能見識「價格代表購買力」(馬歇爾語)的道理——物價低=購買力高,高物價=低消費——越富的國家貨品越便宜,花錢越慳吝,正表明美元、英鎊、歐元、日元幣值過硬,購買力也過硬;而越窮的國家貨品越貴,花錢越得瑟,正顯現出人民幣幣值稀軟,購買力也跟著稀軟!

比方說,英國1斤麵粉1毛2,1個雞蛋7分錢,1斤雞腿8毛錢,1斤牛奶6毛錢,1斤黃油7毛錢,1條麵包8毛錢,肯德基套餐6塊錢;幾乎所有蔬菜、水果,都不超過1公斤1塊錢,美國的食品超市價也差不多。

兩相對比,國內花錢則出手闊綽,錢不值錢:國內1斤麵粉2塊錢,一個雞蛋6毛錢,1斤雞腿12塊,1斤牛奶6塊,1條麵包10塊,肯德基套餐28塊;幾乎所有蔬菜、水果,早已沒有1市斤1塊錢以下的了。

再羅列一下我在英國記載的非食品類售價,你還別不相信自己的眼睛:1度電幾分錢,1公升汽油9毛錢,公車票幾毛錢。座機打市話不要錢,1千分鐘的國際長話卡15元,1雙名牌鞋20、30元,歐洲15日游400元。1台小排量轎車幾千元,1套80平米的全精裝聯排別墅月租380元,賣20萬元。

即便把日本的最低月薪20萬日元,換算成中國的最低月薪2千元人民幣的話,也很有可比性。同樣的最低月薪,把日元折算成人民幣的話,相當於日本1個雞蛋7分,公車起價7角,1個盒飯2.5元,1天吃飯10元,月房租250元,月水電費50元,月電話費50元。最低月薪在日本能夠購買1台電腦加1台攝像機再加1部數碼相機,國內呢?

比來比去,你要發問了:難道富裕=錢值錢,貧窮=錢不值錢嗎?對啦,沒錯!各國貨幣各具幣值,各自的幣值各具購買力原本不可比,要比怎麼比?只能比前述的購買力平價——不比不知道,一比你嚇一跳:原來「真正增加一國財富的,不是名義價值,更不是紙幣,而是低廉充裕的商品產出」(斯密語)哇!

由此可見,中國要超日趕美,跟人家比拼經濟,不能只比GDP的名義價值,只比人民幣跟美元的量化寬鬆,而是要比物價,比商品產出,比貨幣幣值,比月薪購買力,比收入/支出比,比過日子的消費品質與生活成本,對不對?

還真是不比不知道,一比嚇一跳:敢情「貨幣除了購買貨物之外就沒有任何用處」(斯密語)!敢情「如果沒有背後的購買力作為支撐,那麼100元錢與廢紙無異。所以,如果超過一定限度,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對社會不會有任何好處,只能稀釋貨幣的購買力而已」(米瑟斯語)!

其實,雖然中國人對「貨幣拜物教」執迷不悟,但貨幣金融學早已破解了我們求錢若渴的迷思:「人們渴求的其實不是貨幣本身,而是貨幣的購買力,是購物權。所以說,貨幣本身不是財富,貨幣的購買力、購物權才能代表財富」(斯密語)。

你知道印鈔=發債,濫印鈔=濫發債。本國廣義貨幣M2餘額136萬億,早已是GDP的2倍了,債務餘額也是GDP的2倍(「我國金融機構債務、政府債務、居民家庭債務與非金融的企業債務合計,總債務規模高達130萬億以上。僅2012年的國內企業債務已高達GDP的2.21倍」(劉煜輝語)),世界各國的M2/GDP都在1倍以內,債務餘額/GDP也都未超1倍,獨有中國在翻倍地印鈔。為什麼我國印鈔翻了番?還不是由於人民幣獨創成了「雙發貨幣」?(見楊連寧:李克強說出了貨幣雙發的秘密》:
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4/0517/09/2622442_378437091.shtml)

要說最硬的硬通貨,你知道美元不是,歐元不是,日元更不是,是什麼呢?是黃金。美國黃金儲備占其外匯儲備的72%,德國、法國、義大利都佔65%以上。國際平均的佔比約10%,而人民幣的黃金儲備遠低於印度,俄羅斯等國,僅為國際平均水平的1/10。

你知道本國外儲的黃金佔比僅1%強,也知道人民幣之所以一直緊盯美元,甘當事實上傍美元掙錢的「打工仔」(美元本位),是因為雖貌離但神合:美元仍是「黃金准本位」——美金仍不失其金元地位。

國內大豆、玉米、小麥、大米價格分別比國際價格每噸高出1175元、923元、626元和1143元;國內的棉價、糖價、橡膠價、煤價、油價、氣價、鐵礦石價、鋁土價乃至金價、銀價、銅價、所有有色金屬價幾乎都是全球最貴的。說到被暴利壟斷的民生必需品,國內的售價更離譜:水價是美國的5倍,電價是美國的1.2倍,油價是美國的1.4倍,天然氣價格是美國的3倍。國內豬肉、牛肉、雞蛋、牛奶都幾乎貴過美國1倍,餐飲價、葯價、學費、網(流量)費、收視費乃至戶口(社保)價,學位(擇校)價等等,不是世界奪冠,也是全球獨具……。

由此可見,人民幣剛「入籃」就暴貶,不過是國際金融市場顯現了良幣驅逐劣幣的汰劣擇優法則罷了——內貶外也貶,合攏了人民幣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的表裡不一剪刀差,既開啟了人民幣擠破泡沫、擠壓水分的卸妝縮水過程,也開啟了中國經濟的鍍金剝落過程——中國經濟開始告別賺錢錢注水,花錢錢縮水的鍍金時代啦!

前邊說貨幣也是貨,指貨幣是「通用等價物(貨物度量衡)」。但嚴格地說,貨幣並不是貨——並不是財富本身——「貨幣只是運轉財富的齒輪與潤滑劑,而不是財富本身」(斯密語)。

也就是說,貨幣不但不產生財富,還會消耗財富。正因為貨幣不是經濟的產出,只是經濟的投入;不是創造財富的收益,而是創造財富的成本,所以,國家印錢越多,老百姓購買力越低!貨幣泛濫不但不是財富膨脹,反倒是財富縮水——先是1套小房子消滅1個百萬富翁,接著就是民生必需品輪番漲價,令你的工資總也跑不贏物價——你有所得卻無所剩,財富被泡沫與通脹生生地吞噬了!

貨幣金融學的基本原理是:「發行紙幣本身並不創造生產力」(弗里德曼語),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通過發行貨幣來致富」(查諾斯語)。假如「中國奇蹟」能夠推翻這個普世法則,人民幣怎能「入籃」就貶呢?

──轉自《作者博客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。

(責任編輯:李明心)

相關文章
評論
新版即將上線。評論功能暫時關閉。請見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