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高官避谈舟曲生态破坏 否认人祸?

【新唐人2010年8月12日讯】(新唐人记者李静综合报导)甘肃舟曲泥石流特大灾难,外界一直质疑与当地生态环境遭破坏有关,但当局禁止大陆媒体讨论这个问题。在11日的国务院新闻办记者会上,多位中共高官被问到有关问题时,也竭力否认灾难涉人为因素,强调是“自然灾害”。

根据中共官方11号公布的灾难最新死伤数字,截至11日下午5时,死亡1,117人,失踪 627人,重伤住院 64人,门诊治疗有 567人。此外,倒塌房屋 307户、5,508间,严重损坏房屋 700户,进水 4,189户、 20,945间。当局宣称这次灾情的发布是“及时、公开、透客观”。但不少灾民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都表示,死难者至少数千,甚至“数以万计”。

当局强调天灾 否认基建破坏生态

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8月9日举行的舟曲抢险救灾紧急会议上分析了这次灾难的五大成因:一是地质地貌的原因,舟曲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区,该地区岩体风化严重,地质地貌非常容易松散破碎,形成地质灾害;二是5.12地震波及舟曲,强烈地震震松了山体;三是因为气象,今年上半年西南地区大旱,这令该地区山体收缩,加大了岩石间、山体间的缝隙,使得原本松散的岩石、山体更松散;四是瞬间的暴雨成为这次泥石流灾的直接诱因;五是地质灾害自有的特征,有其隐蔽性、突发性和破坏性。

据苹果日报报导,11日,国新办请来国土、水利等部门官员,介绍抗灾情况。在官员冗长的抗灾介绍后,多位境外记者先后发问,又引述大陆专家指,大规模基础建设是造成这次灾害的原因。灾难涉及人为因素,专家早已警告当地不宜居住,质疑为何不迁走居民。

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长关凤峻称,经专家工作组调查,舟曲灾害是特殊地形遇上暴雨所导致的“一场自然灾害”;但对搬城问题,他表示“这是一个浩大工程”,但“该搬迁的,一定要搬迁避让”。

中共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也指,这次舟曲特大灾害“是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自然灾害”。

专家指人为因素加剧灾难的风险

舟曲被誉为甘肃的“陇上小江南”。上海《东方早报》摘录舟曲县志的记载,“上个世纪中叶前的舟曲县,境内雨水充沛、气候温润、森林茂密、植被丰富,滔滔白龙江横贯县城全境,宛如一条飘逸的哈达将舟曲打扮得十分秀丽。”

北京媒体人、著名环保人士汪永晨指出,舟曲县城被高山包围,根本不适合兴建水坝或水电站,但当地政府不停建水电站,带来潜在危险。

中国著名地质学家、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曾经沿白龙江做地质考察。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,提出了一个中国国土资源部长没有提到的成因,那就是这场灾难背后的人为因素。

他说:“最近几十年它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是比较严重,所以造成很多植被的破坏。因为人类的一些活动,包括森林砍伐,包括交通的建设,因为是在地形很陡峭的山区,本身它就是地质灾害高发区,所以这样大规模的人工活动对环境肯定是有比较严重的影响。”

地质学家范晓援引一个统计数字说,从1950年到2000年期间植被的破坏很严重,白龙江上游森林面积减少了大约70多万亩,坡度在40度以下的土地基本都被开垦。耕地不断扩大,加速了水土流失。

《东方早报》的文章认为,舟曲泥石流惨祸背后有人为因素。文章说,经大跃进、学大寨、与天斗争其乐无穷一类的瞎折腾,再经过度砍伐、 过度放牧等对大自然的一系列无节制索取之后,舟曲县自然地理生态遭到了反复摧残,最终弄得山川裸露、水土流失,洪涝、滑坡、泥石流年甚一年。文章说,“长期悬在舟曲县城近5万居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可遏制地出鞘了。”

范晓还还强调要建立检测预警体系,加强平时演练、灾时民众自救的必要性:“因此从下暴雨到泥石流下来,这次还是有两个多小时,如果一下暴雨就进入警戒状态,随时可以疏散(居民)。政府应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检测预警体系。”

有专家称,日前发生的这场灾害是中国历史上泥石流灾害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。

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,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大,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人类生存的基本。范晓说,在城市建设规划的时候,一定要考虑环境的容量。无限制地扩张,不给地质灾害的发生留下一条通道,就会留下一个巨大的遗憾。

相关文章
评论
新版即将上线。评论功能暂时关闭。请见谅!